为加强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会心理疏导,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12日,省委宣传部约请福建省心理学会编制的《福建防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自助手册》正式上线。
据介绍,《手册》分为村居、大学生、中学生3个版本,针对不同群体提供纾解焦虑的应对策略,为科学加强心理疏导提供指导和自助指南。福建省心理学会网站(http://www.fujianpsy.com/)、福建省心理学会公众号将全文刊载推出,学会在各地理事及专委会也将在全省进行推广。同时,全省各主要媒体“两微一端”也将同步推出。同时,《手册》配套开通了义务心理支持热线,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教育,为公众提供点对点心理援助服务。
福建省心理学会理事长,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教授连榕就有关问题答本报记者问。
为疫后心理健康自助提供专业指导
记者:在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之时,我省编制、上线了《手册》,将对大众疫后心理健康方面提供什么帮助?
连榕:这3本自助册子是应福建省委宣传部的邀请,我们通过福建省心理学会组织了20多名心理学教授、博士,以及福建师大心理学院50多名研究生,在前期开展相关群体网络心理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集中攻关编写出来的。
在面临突发性危机时,个体总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某种焦虑情绪和恐慌心理,不同群体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
疫情发生后,福建省心理学会会同福建师大心理学院积极开展心理援助和调查,应该说绝大多数人的心理是健康的,客观存在的焦虑心理可以通过自助方式进行调整,因此我们编写了简短、通俗、实用的小册子提供给大众,提高抗疫的心理能力,预防、减缓和控制疫情的社会心理影响,动员和激扬起战胜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
分三个版本更有针对性
记者:《手册》村居、大学生、中学生3个版本各有什么特点、亮点、作用?
连榕:为了使内容更有针对性,我们对社区居民、大学生、中小学生这三个群体做了网上调查。调查发现:社区居民对疫情以及发展的关注度很高,获取疫情相关信息占第一位的是通过官方媒体,为91.41%,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排第二位,为73.37%;90%以上的大学生的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都能在家人支持下做好自我保护。但我们也发现,不同三个群体面对疫情时虽然都会出现应激性心理反应,但各自所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
因此三本册子,根据不同的对象可能遇到的问题分别进行编制,例如,中小学生假期延长后,娱乐和学习的冲突造成亲子之间的问题明显。大学生群体因为有了自己的判断,各种疫情信息造成的认知冲突较明显。而对于村居居民来说,涉及的问题就会更为广泛一些,包括社区、家庭、子女等等。而在语言和编排方面,我们也考虑到各个不同受众的特点,即使是类似的普及性问题,对于不同的对象,采取了不同的表述方式。例如,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语言就会更为活泼一些。对于大学生来说,语言就会更为理性一些。而对于村居居民,就会更为通俗一些。总体来说,每篇几百字、图文并茂,主要提供科学、操作性强、实用的知识和方法,这是我们这几个小册子的特点。
配套开通义务心理支持热线
记者:《手册》配套开通的义务心理支持热线,将如何更好、有效地为公众提供点对点心理援助服务?
连榕:《手册》配套开通的义务心理支持热线是我们在疫情开始时就启动的,现在放在《手册》上是希望更多人看到,自己或他人有需要时可以尽快求助。热线由省心理学会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委员会咨询人员,以及数十位具有丰富咨询经验的心理学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组成,同时,向全省招募了60多名专业人员,同步开通了心理服务热线,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我们还配备了力量做督导,以期能够提供专业性强的、科学有效的、及时的心理咨询服务。
福建省心理学会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委员会心理热线:0591—88532522、17705902522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支持热线:13696837363,QQ:3190137649
□本报记者 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