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带来的喜与忧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蔡则怡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着“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

人们怕台风,是因为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气象海啸)等严重的灾害。灾害的严重程度与台风的强度有密切的关系。在从1988年以来我国损失100万元以上的主要灾害来看,台风的次数虽然只有10多次,但其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却排名在第3位,可见其灾情的严重性。

为什么又要想台风呢?台风登陆时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但是,除了给人类带来不幸外,也有为人造福的时候。在盛夏时节,我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土地干裂,这时人们会想台风,盼望台风带来丰沛的雨水。台风降雨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雨量的主要来源,每年7月份至9月份有59%~76%的降雨是台风带来的。降雨缓解了旱情,确保农业丰收,也使水库蓄满雨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节约大量原煤。因此,我们要一分为二看台风,台风有弊也有利。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洋面上逆时针急速旋转(北半球)的热带气旋,我国公众习惯于称其为“台风”。专业的称法应为“热带气旋”。通常指发生在热带地区旋转的低压涡旋。在卫星云图上可见一个强大的涡旋,它的中心有一个晴空区,我们称之为“台风眼”。按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热带气旋按其中心附近的2分钟平均最大风力等级区分为不同的强度。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具有不同的名称,由弱到强依次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可见,专业术语中的“台风”含义远比公众通指的要窄。

它在不同的海域有不同的名称,在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东部统称为“飓风”,在孟加拉湾叫“风暴”,菲律宾则称之为“碧瑶风”。

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将台风按其强度分为三级。

每个台风都有他自己的名字,根据1998年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对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由14个成员共提供140个名字。

命名程序一般按照国际台风命名序列表从上至下、从左到右顺序,循环使用。如果某一个台风给当地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它将载入史册,并退出国际台风命名序列永不再用,并由提供国提交新的热气旋名字以补空缺,如2004年的云娜、2005年的麦莎和龙王,即是因给当地造成重大损失而被载入史册,并退出国际台风命名序列永不再用,继而用凡亚比、帕卡、海葵分别替代了云娜、麦莎、龙王。

我们可以从几个实例来了解台风的灾害:2005年7月31日至8月9日强烈的台风“麦莎”,从卫星云图上看,它是一个直径超过1000公里的强大台风。台风“麦莎”于2005年7月31日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以后向西北方向移行,8月2日加强成强热带风暴,8月3日发展成台风,6日在浙江台州市登陆,这时最大风速45米/秒,中心气压为950百帕,登陆后继续西北行,在地形摩擦等作用下,强度明显减弱,6日减弱为强热带风暴,7日为热带风暴,9日穿过渤海在大连市再次登陆时已减弱为热带低压,以后变性成温带气旋。它是2005年寿命最长(10天)、行程最长(超过1000公里)、影响省份最多,范围最大的台风。

台风“麦莎”给台湾和东部沿海带来了3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使浙江乐清等城区受洪水围困。在上海有84条马路积水达20至30厘米,不少民居进水,上海部分市区严重积水。

无独有偶,同年,在大洋的彼岸,也发生了重创美国新奥尔良市的“卡特里娜”飓风。2005年8月23日至30日的美国飓风“卡特里娜”是一个强大的飓风。飓风“卡特里娜”在热带大西洋洋面上生成后先向西移动,后转向北移动,于2005年8月29日在新奥尔良市登陆,登陆时,带来了4级特强灾害级别的大风,以及75毫米以上的暴雨。在飓风“卡特里娜”影响过后,新奥尔良市变成一片泽国。

世界最大暴雨的记录是印度洋的留尼汪岛,24小时和3天的记录分别为1870毫米和3240毫米;我国最大暴雨的记录是台湾的新寮,24小时和3天的记录分别为1672毫米和2749毫米;我国大陆最大暴雨的记录是河南的林庄,24小时和3天的记录分别为1060毫米和1605毫米;我国首都北京最大暴雨的记录是在枣树林,24小时和3天的记录分别为479毫米和518毫米。这些最大暴雨的记录都是由台风造成的,它也带来了损失重大的洪水灾害。

《科学时报》 (2011-08-17 B2 科苑走笔)

  作者:蔡则怡

(责任编辑:气候安全)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气候知识

台风“南玛都”未来方向 将受两势力影响

2011-8-25 15:50:33

气候知识

2011年第13号台风“奥鹿”

2011-9-4 23:07:33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