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带队援鄂的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医生罗建雄、“疫”不容辞全身心守护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周雁芳……火红的5月,新一期“福州好人榜”网络评选开启,12位候选人均为抗疫一线先锋模范。“最美逆行者”带给人们太多感动,也更加坚定了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模范带头、市民参与,凝聚全社会文明力量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也增添了法治保障。4月29日,福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上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实施),以立法方式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进一步巩固战“疫”成果。
线上线下齐发力,文明力量在奔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文明城市——福州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决策部署,出政策、树典型、强宣传、重引导,以文明创建为驱动,号召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榜样典型率先投入战“疫”,引领普通市民积极参与,同时,在线上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福州特色的文明创建活动,让文明力量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光发热,厚植有福之州的文明沃土。
榜样力量,冲在抗疫一线
防控疫情期间,福州首位“全国道德模范”——福清市城头镇吉钓岛村医王锦萍,每天都忙得团团转。
“早上5点多,天还没亮,就有船来吉钓岛,到了晚上10点多还有船来岛。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船来,我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码头,为上岛人员做好体温测量、信息登记等工作。”王锦萍说。
“我要为岛上400多名村民守住战‘疫’的第一道防线。”吉钓岛常住人口400多人,57岁的王锦萍是岛上唯一的村医,已在海岛上坚守了34年。疫情防控期间,她发挥“人熟、地熟”优势,成了战“疫”的科普宣传员、初级诊疗员和监测报告员,日夜守护村民的健康。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之后,像王锦萍一样,在福州各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榜样人物,在关键时刻往前冲,争当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逆行者”,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榜样的担当。
位于马尾区的福建朝日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翁希明是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疫情一发生,他迅速联系福州市委文明办,为一线环卫人员捐赠100万元,支持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此外,他还向省光彩事业促进会捐赠100万元,支援贫困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荣登“中国好人榜”的林金松,募集了近4万元,购买了口罩、手套等防疫物品,分批次送到连江黄岐海边的村民手中;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的九旬老人黄以孟,刊出多期关于防控疫情的黑板报,普及疫情防控常识;“最美家庭”王立勋徐瑜夫妇录制《打赢防控阻击战》《七步洗手法歌》,增强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
“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纷纷主动站出来,带头参加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体现出了担当,展现了榜样的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了示范效应。”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张学勇说,接下来,将继续做好榜样人物的各项评选工作,以激励榜样行为,鼓舞群众信心。
全民参与,凝聚文明力量
战“疫”中,榜样人物如一面面旗帜,一呼百应,普通市民倾情相随。
“你们去‘拯救地球’了!我是个普通的农民,能做的就是免费给身边坚守岗位的医生、护士、警察送点寿山的蔬菜……”今年2月,福州晋安区寿山乡53岁的农民张永祥发的朋友圈,很多人点赞。
张永祥在寿山乡海拔600米的山上经营着一家生态农场。当他了解到许多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担心家属买不到菜后,决定免费为他们送菜上门。几天内,550公斤蔬菜和6000个鸭蛋,送到了一线工作者手中,连3000多元的物流配送费也是他自掏腰包。菜和鸭蛋都送光了,他又向周边的农户购买。
“他让医护人员和家人们倍感温暖,让这个冬天有爱更有温度,给了一线人员坚持不懈的动力。”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护士黄剑珠感慨地说。
今年来,像张永祥一样积极贡献一份力量的普通群众,在福州各地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福州各地参与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已逾百万人次。尤其是活跃在一线的“红马甲”,就是一份坚实的力量。
上门走访、电话摸排、宣传动员……鼓楼区100多名党员干部,穿上红马甲,驻扎一线,到69个社区“上班”。
广泛发动志愿服务,需要积极引导。福州市委文明办按照省、市决策部署,出台了强化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相关文件,通过精准施策、创新机制、网络发动,让志愿者和热心市民们一起,投入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来,组成抗疫的“全民大军”。
与此同时,福州市十分注重公众文明水平的提升。把握市民在疫情期间更加注重健康卫生的契机,市委文明办开展“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公益宣传,发起“文明餐桌·公筷公勺”行动,提醒市民不食用野生动物等,倡导讲文明、讲卫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为抗疫营造了浓厚的文明氛围。
“云”上创建,彰显福州特色
“路逢十客九青矜,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刚过去的“4·23”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一段再现闽都书香飘溢、文风炽盛的“线上书声”在福州市民的朋友圈流传。这是在福州市开展的“静心阅读品书香”线上活动中,张学勇朗诵并解读的吕祖谦《送朱叔赐赴闽中暮府》。
“阅读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福州已连续三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一成绩跟深厚的人文基础密切相关。”他说,福州人爱读书,线上读书会大受欢迎,参与人数超过两万人。
因应疫情防控形势,福州创新文明创建形式,融入福州特色,推动开展各项有声有色的线上活动,让文明不“褪色”。
清明期间,福州籍很多华人华侨不能回乡祭扫。4月3日,福州市委文明办推出“网祭清明寄哀思”活动,并倡导开展“云祭扫”“代祭扫”。仅一天时间,“网祭清明寄哀思”参与者就突破10万人次。
“谢谢你们!当前是国内外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我们也不方便回国。这项工作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也减少感染的风险!”清明节期间,远在美国纽约的华侨林晋佑通过微信视频,接受了一次“代祭扫”服务。马尾区亭江镇长安村文明祭扫服务志愿者小分队成员宋美榕,在长安村得福楼里,通过和他视频连线,“直播”代祭相关事宜。
“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华侨,开通代祭祀专线。”宋美榕说,有10多名志愿者接受在外华侨委托进行祭扫。他们以端庄的仪表、规范的礼仪、真诚的敬意开展服务,形成了文明祭扫新风。
线下活动做扎实,线上创新也精彩。4月30日,福州市便民服务APP“e福州”上线“e文明”栏目。栏目整合了文明问卷调查、志愿者招募、闯红灯曝光等多项功能,市民一点手机,即可报名参与志愿服务,为文明城市创建建言献策。与此同时,依托微信公众号“福州微文明”等各类“云”平台,“文明福州 健康同行”等各类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常年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倡导新风。
(《福建日报》5月6日第1版 记者 段金柱 吴旭涛 卞军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