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武汉→福州,短暂而特殊的44天结束,当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省立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洪东煌再一次坐在窗前,呼吸家乡熟悉的空气时,许多在武汉战“疫”的瞬间就像电影中的画面一样,轮番在脑海中浮现,他相信,这会是他一生最珍贵的回忆。
一天不到完成场馆改造
2月3日18时,援助湖北医疗队接到通知紧急集结。
3个小时后从福州出发,星夜驰骋1000多公里,历经21小时,于4日傍晚到达武汉。紧接着就是放置行李、院感培训、部署工作。
5日一早,作为最早到达洪山体育馆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之一,洪东煌和队友们开始了方舱医院的组建。
因为是体育馆临时改造,队员们刚到时,体育馆还不具备收治条件。但他们顶住压力,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和其他医疗队一起完成了场馆改造,让它拥有了医护防护通道、办公区以及完整的病区生活配套等设施。
此时,距离队员从福建出发不到48小时,而每位队员的平均睡眠时间不到3小时。
最难熬的最初十天
改造场馆的考验过去了,可真正的大考才拉开序幕。回想在武汉工作的一个多月,洪东煌坦言,最难熬的其实是最初的十天。
由于是首家开放的方舱医院,完全没有经验借鉴,加上800张的床位,5支来自各地的医疗队、600多名各个专业的医护人员,在这个超大“病房”里,如何让医疗救治有序展开,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这些都是摆在队员面前的一个个难题。
洪东煌和队员们一边工作,一边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当收到四五百名病人时,洪东煌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每天的例会上,他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之前在导诊分诊处收治刚入院的患者时,需要手工逐一记录患者发热、咳嗽等症状,十分耗时。当患者由社区隔离点批量转入方舱医院时,这样的方式无疑增加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可能引起他们不必要的情绪激动。”洪东煌说。
在他的建议下,大家简化收治流程,先把患者安置妥当,再补充填写信息。同时,考虑到新冠肺炎有一致性症状,洪东煌和其他队员一起设计了表格式病例,罗列症状选项,直接勾选,大大缩短了病例填写时间。他还建议下班队员错峰进入专用通道脱防护服,避免了人员的聚集,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难题被一个个攻克,一切都在逐步向好,武汉的春天也在一天天地到来。
细枝末节最触动人心
不论是在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还是在汉阳方舱医院,洪东煌除了导诊分诊、制度制定外,还负责方舱内患者的治疗和筛查。如何治疗才能让轻症患者早日出院,哪些患者筛查症状加重需要及时转入定点医院,都是洪东煌要操心的事。
“在方舱医院导诊分诊岗位上,我接触了许多武汉人,他们坚毅且朴实。”在洪东煌的日记里,武汉人民带给他的感动,不是感天动地的大事,而是那些触动人心的细枝末节。
洪东煌和队友曾接诊了一位在防控疫情中不慎被感染的社区干部。得知医护人员是从福建过来的,这名患者在进舱之前向他们深深地鞠躬:“你们远道而来,辛苦你们了,武汉给你们添麻烦了。”
这一幕,让洪东煌深受感动。后来的日子里,这名患者当起了方舱的志愿者,帮助分饭、分药、传递通知,减轻了队员们的工作。
“不论是在哪一家方舱医院,我都能遇到像这位患者一样的热心志愿者。那一刻,他们身为患者,仍不忘职责,一起为武汉早日恢复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志愿者,感动洪东煌的还有公安干警、保洁人员、公交司机。“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其实我所做的也一样。”
如今,武汉的战“疫”对于洪东煌来说已经告一段落,可他并没有因此轻松下来。隔离结束后,他想马上回到省立医院,回到自己原本的岗位。在他看来,疫情一天没有结束,战斗就一天没有胜利。
(《福建日报》3月31日第3版 福建卫生报记者 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