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教训 – 2022.7.21 从滴滴被罚80亿谈起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国家网信办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滴滴开出了 80.26亿 的天价罚单!80.26亿啊朋友们。1薇、1冰、1爽在 “ 1滴 ” 面前,都相形见绌了。这一锤定音,距离滴滴赴美上市,已足足隔了一年之久。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滴滴在一年以前,是因为什么被立案调查的。这80.26亿的天价罚单,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这么一笔巨款,甚至对于许多上市公司来讲,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么吃到这一罚单的滴滴究竟冤不冤?今天,水木先生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滴滴80亿罚单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相信大家都知道,上市这件事,对于很多公司、很多创业者来讲,那是梦寐以求的事。

经验教训 – 2022.7.21 从滴滴被罚80亿谈起

经验教训 – 2022.7.21 从滴滴被罚80亿谈起

给大家看几家知名上市公司上市时的盛况。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旗招展人山人海。生怕自家喜事儿全国人民不知道的那种。

经验教训 – 2022.7.21 从滴滴被罚80亿谈起

然而滴滴——作为中国网约车出行第一巨头——彼时占据了差不多90%的市场份额。上市之时,却十分 悄然 。有多悄然呢?2021年6月30日,滴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没有敲钟,没有新闻通稿,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什么都没有,一切静默得反常。而滴滴上市的第二天,恰逢我党建党一百周年纪念日。上市的重磅新闻,就隐藏在了党庆的消息中。这还不是最蹊跷的。更让人觉得离谱的地方在于:2021年6月10号,也就是滴滴上市的20天前,我国刚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北京时间。而在美国纽约时间的6月10号,滴滴公司向美国证券委员会 (SEC) 递交了招股书,申请于纽交所上市。中美之间有12个小时的时差。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白天国家颁布了《数据安全法》,晚上滴滴连夜向SEC纳了 “投名状” 招股书。它急什么呀?更急的还在后面,我们已经提到了。从10号递交招股书,到30日成功上市,中间只有短短的20天。真可谓资本圈奇闻——光速上市。尽管滴滴方面努力地让自己“赴美上市”力求低调,但奈何资本游戏低调不了。发行日,滴滴股票发行价14美元,当日收盘时14.14美元。上市当天,滴滴摇身一变,成为 市值677.9亿美元 的资本巨兽。管理层也随之一夜暴富。创始人兼CEO程维,身价 44亿美元 ;总裁柳青,身价 10亿美元 。滴滴其他高管和持股员工的股票池总金额为 1128亿元人民币 。北京市海淀区的滴滴总部,一夜之间就诞生了上百位亿万、千万富翁。

经验教训 – 2022.7.21 从滴滴被罚80亿谈起

不在低调中爆发,就在低调中暴富。

然而“暴富”仅仅两天后,滴滴便迎来 了国家的“爆锤” 

从7月2号到7月16号,短短两周的时间,国家对滴滴连敲5记响锤——

7月2号,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依据《国家安全法》和《网络安全法》对滴滴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防范风险扩大,暂停新用户注册;

7月4号,网信办再发通报:审查结果为,“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要求下架“滴滴出行”APP。

7月9号,网信办要求下架“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滴滴旗下软件一锅端;

7月10号,国家网信办就修订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要求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7月16号,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部,7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出行科技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当社会主义的铁拳落下时,资本的丧钟便被敲响。

经验教训 – 2022.7.21 从滴滴被罚80亿谈起

相信你读到这里,一定会产生两个疑问:

1、 为什么滴滴如此急于赴美上市?

2、 为什么国家要如此重锤这样一家举足轻重的巨头企业?

经验教训 – 2022.7.21 从滴滴被罚80亿谈起

我们先来搞清楚第一个问题:滴滴为何急于赴美上市?要了解这个问题,需要先讲清楚一个大背景:CSRC(中国证监会)与SEC(美国证券委员会)之间的角力。2012年,SEC搞了个大新闻:要求四大会计事务所提交所有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审计底稿。审计底稿是什么?简单点说,审计底稿就是一家公司的所有机密。包括所有用户数据,所有员工情况,所有会议记录,所有通讯和邮件记录,所有程序表格……要走了你的审计底稿,等于扒光了你所有衣服,连内裤都不给你剩。要知道,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相当一部分是有跟政府往来的机密信息的。这些东西,能让美国人看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于是,面对SEC的强硬要求,CSRC也强势回击:决不允许SEC拿走任何一家中国企业的任何一份审计底稿。事关国家安全,没有丝毫妥协的空间。为此,中概股付出了连续2年不得赴美上市的代价。从2012年到2021年,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SEC和CSRC之间的角力从未停止过。但不知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两国证监机构角力的9年,恰好是滴滴从创立到发展的9年。2012年7月10号,滴滴的母公司小桔科技在北京市海淀区成立。9月9号,滴滴打车正式上线。当时间来到2021年时,中美之间的明争暗斗已日趋激烈。而滴滴也在这9年间,成长为一个业内大巨头。同时也成了一个巨型“吞金兽”。截止滴滴上市之前,它一共经历了20多轮融资,金额近1500亿人民币,背后的国内外股东众多。

经验教训 – 2022.7.21 从滴滴被罚80亿谈起

烧了这么多钱发展起来的大家伙,盈利情况如何呢?我在这里只披露6个数据:滴滴2018/2019/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 1353亿、1548亿 、 1417亿 。而这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 -105亿 、 -97亿 、 -106亿 。是的你没有看错。一家年营收千亿规模的大企业,每年都有百亿的亏损。而到了2021年,滴滴在第一季度终于实现了净利润55亿的正增长。但值此之时,中美之间的摩擦又接连不断。全国的网约车车企不断增多,网约车的市场规模增长也开始放缓。美国加息预期提前,影响着资本的投资市场。重重压力下,资本方坐不住了。他们迫切地需要变现(毕竟给滴滴投了这么多钱),而滴滴也需要更多的钱去维持自己的发展。于是,上市已如箭在弦上,势在必行。但对于滴滴来说,不论是港股还是A股,都不可能给它开出上市的“通行证”。原因是前者要求公司近一年的利润不得低于2000万港元,后者要求公司必须连续3年盈利。显然,滴滴都不符合。于是,赴美上市几乎就成了它唯一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滴滴如此急不可耐地要赴美上市的原因。资本是逐利的,这一点我们大家都知道。只认热钱不认亲爹的资本企业,国内也不止这一家。那为什么国家要如此重锤滴滴——这家举足轻重的国内企业呢?这第二个问题,更能暴露出滴滴事件中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

经验教训 – 2022.7.21 从滴滴被罚80亿谈起

先给大家看个陈年老新闻:2017年,高德地图联合多家权威机构,发布了一份《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其中有一项,是关于各品牌汽车车主最常去的场所的统计分析。也正是因为这项报告,从此让凯迪拉克车主和“洗浴中心”脱不了干系了。当时,大家在把它当茶余饭后的谈资时,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谁给了高德调取用户数据、并进行分析披露的权利?类似的事情滴滴也干过,并且干得比高德早得多。

经验教训 – 2022.7.21 从滴滴被罚80亿谈起

2015年,滴滴媒体研究院联合新华网新媒体中心,发布了一份《大数据揭秘:高温天部委加班大比拼》。看上去,是在赞颂公职人员们的辛苦。但仔细想想:大数据中牵扯到的公安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等等国家部委,不都涉及国家机密吗?虽然经过公布的这些行程轨迹,都已进行过“脱敏”处理,公之于众也没什么。但你想象一下,以滴滴手里掌握的海量信息数据的情况来看——一旦赴美上市,在美方压力下需要“出让”部分数据或审计底稿。中国人的信息安全还有秘密可言吗?

经验教训 – 2022.7.21 从滴滴被罚80亿谈起

这一点,我们老百姓能想到,国家自然也能想到。所以,2021年6月,国信办曾明确要求滴滴推迟上市,先完成网络安全审查。很可惜,国家前脚颁布法令,后脚滴滴就给美国投了招股书。不等到国家安全审查完,就急匆匆地要润。几个意思啊这是?电影《让子弹飞》里,张麻子对武举人说:“他要是体面,你就让他体面。他要是不体面,你就帮他体面。”正如我刚刚说的,逐利是资本天性,这点大家都知道。但逐利的前提,决不能以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商之大者,利国利民利自己。这叫体面。如果做不到体面,国家自然会帮你“体面”。今天,靴子落地。在官方公布的调查结果中显示, 滴滴存在16项违法事实 ,归纳起来主要是8个方面:现在,大家觉得,滴滴这80亿罚款。是交得“冤枉”,还是交得“体面”?

经验教训 – 2022.7.21 从滴滴被罚80亿谈起

这八个方面可以看出,采用了“违法收集”(合法性审查)、“过度收集”“频发索取无关权限”(正当和必要性审查)、未经告知的数据处理(知情权),特别是“必要性”审查占到了其中5条,由此可见,数据合规不仅仅是拿着规定按图索骥,更需要对于产品业务有深入了解,才能作出功能与数据必要性的准确判断。

同时,归结到业务场景或者功能,有常见的采集人脸、年龄等个人信息,也有非必要的职业、亲情关系信息、不当存储身份证号等存储问题,还有打车地址信息等我们常规认为与“打车”行为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信息。但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对于用户数据进行了部分处理和分析,但并非匿名化的大数据处理,而是针对个人信息的加工并关联到个人信息中。而在采集场景中,除了使用APP过程中的采集外,还有诸如截图、剪切板,是在用户切入或切出APP时的留存信息;APP后台运行时的获取精确位置等。

最后,列出对滴滴事件的抄作业清单,请各家互联网公司积极自查,不要学坏:

经验教训 – 2022.7.21 从滴滴被罚80亿谈起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安全运维

安全运维之道:发现、解决问题的有效闭环

2024-4-14 20:59:36

安全运维

稳定性建设 – 架构优化的关键策略

2025-2-11 17:15:56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